首页
分享到:
通知公告

2009年中初级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实施方案

来源:本站原创阅读:发布:2009-09-11

关于印发《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

中初级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实施方案》的通知

院属各单位:

经研究,现将《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中初级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中初级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实施方案》;

2.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评分表。

二〇〇九年九月七日

附件1: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教师、实验系列

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鄂职改办(2008)29号文件精神和十职改办《关于组织2009年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化教师结构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重点,以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内容为依据,坚持正确评价,严格把关,确保我院申报教师、实验系列水平能力测试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测试对象

凡申报高校教师、实验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均要参加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否则,不予推荐评审。

三、测试方法

我院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统一要求,在市职改办的指导下,由市职改办和院人事处共同组织实施。

凡符合申报高校教师、实验系列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条件者,均可申请报名参加本次水平能力测试。人事处根据教师申请的测试专业、测试级别,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安排教师说课。学院组建统一的专家组对每一位参加测试的教师进行评价评分,专家组由5人组成。

四、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见附件2)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7月5日前,组织报名及资格审查。报名工作以系(部)为单位组织,机关“双肩挑”教师,根据本人专业归属,到相应系(部)报名。根据上级文件规定,中级水平能力测试费50元,初级水平能力测试费20元。报名工作结束后,由院人事处负责审查申报人员的资格及条件,确定测试人员。

第二阶段:9月10日以前,各系(部)应将被测试人说课题目报送院人事处,由人事处统一集中安排申报教师说课。要求每位测试教师准备两门课程及其学习情境,由专家组随机指定其中一项内容进行测试,说课时间为20分钟。

第三阶段:2009年9月下旬,组织实施中初级水平能力测试工作。要求参加测试教师按下列要求说课:①所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逻辑关系;②课程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的改革;③学习情境举例(不得为绪论)。专家组听课后遵照“公平、公正、合理、先后一致、适当兼顾小组之间平衡”的原则,进行量化综合评分,满分为70分。平时教学考核占30分,按被测试者2008——2009学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得分的20%,及本人所在系(部)院级督导员平时评价得分占10%进行折算。汇总后的测试成绩由人事处报送市职改办审核、认定,合格者由市职改办发放合格证。

五、工作要求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是一项敏感度高、政策性强的工作,测试工作一定要按全市的统一要求进行实施。人事处和各系(部)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实施。

附件2:

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水平能力测试评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主 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评价等级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10

1-1

课程

定位

性质与

作用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4

1-2

课程设计

理念与

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6

25

2-1

内容选取

针对性和适用性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0

2-2

内容组织

组织与

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0

2-3

表现形式

教材及相关资料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5

教学

方法

手段

25

3-1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8

3-2

教学

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6

3-3

教学

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6

3-4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5

20

4-1

主讲

教师

师德、能力与水平

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10

4-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10

10

5-1

校内实训

条件

设备与

环境

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6

5-2

校外实习环境

建设与

利用

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4

10

6-1

教学评价

专家、督导及学生评价

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结果优良。

5

6-2

社会评价

社会

认可度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5